安金槐(考古)
时间:2005-03-21 字体:大 中 小 访问次数:
记考古学家安金槐(一)
刘海清 方燕明

安金槐先生1921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县大金店镇安庙村。1948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。1950年,一个偶然的机会,他踏上了考古这条漫长而艰苦的路。对于考古,那时的他是个门外汉,好在历史与考古算是近亲,有着历史知识的他,就这样搞起了考古。
参加工作不久,毛主席发出号召,一定要把淮河治好。河南开始治理淮河,动工兴建板桥水库。当时的省文管会只有七八个人,大家都不懂考古,瘸子里面挑将军,领导让他作配合板桥水库考古发掘的负责人,带上几个人上了水库工地。水库指挥部把他们当成考古专家,看见他们来到,十分热情。可是,他这个“专家”心里却直发毛,因为自己既缺乏考古的理论知识,更缺乏考古的实际工作经验。不会挖墓,也不知道墓还有墓道,更不知道发掘遗址还要开探方,也不认识器物。无奈之下,只好把暴露出来的墓挖开,把里面的东西清理出来,然后记录绘图就算了事。挖遗址地层也不清楚,只是见到东西就拣出来。安金槐的考古生涯就这样开始了。
1952年,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举办全国考古训练班。安金槐作为第一期学员到北京参加学习。这一下,他真是开了眼界,长了知识,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了考古的理论和技术,学会了发掘遗址、开探方和分地层,认识了各时代的不少器物。用他的话说:“真是如鱼得水“。在北京学习期间,他还买了一些考古书籍。他的考古根基就这样扎下了。谁知后来干考古还真上了瘾,一干就是四十多年。